上周三我开部门战略会差点原地爆炸—老板站前面讲“Q4要把北区市场的渗透率从12%提至20%,预算先划450万,其中20%投精准投放”,旁边运营姐插话说“投放渠道要不要加小红书?上次美妆线测过ROI不错”,实习生小陆紧跟着补“小红书的KOL报价最近涨了15%,要不要先谈框架协议?”我左手攥着笔写得手腕酸,右手举着手机录音频配资查查网,散会翻笔记—“Q4北区12%-20%,预算450万20%投放”,关键的“小红书KOL涨价15%”漏了,老板提到的“精准投放要联动线下门店”也只写了“线下”俩字,盯着乱哄哄的笔记我差点哭:这要是交上去,老板得说我干活不细致!
幸亏当天晚上闺蜜给我发消息:“你不是总吐槽会议记不住?试试听脑AI,我上周用它整理客户会,直接省了2小时!”我抱着“死马当活马医”的心态下了APP,结果周末开项目启动会就用上了—简直像开了“会议作弊挂”!
先说说最救急的「实时录音转文字+发言人区分」。我提前把参会的5个人名字输进APP(老板、运营姐、小陆、技术哥、我),开会议时点“开始录音”,手机屏幕立刻跳出一行行文字—老板说“项目周期定10周,分三个阶段”,文字同步出来,还标了“[老板]”;运营姐问“阶段一的用户调研要不要找第三方?”,后面跟着“[运营李姐]”;连技术哥小声说“后端接口要7天开发”,都被准确标成“[技术张哥]”。我坐在那只需要偶尔看一眼屏幕,确认有没有漏关键信息,再也不用手忙脚乱!散会时我翻了下转写内容,从老板开场到最后总结,1小时40分钟的会议,文字一个字没漏,甚至连老板中途喝了口水说的“抱歉,刚才讲快了”都记下来了—但重点内容自动加粗了,比如“项目周期10周”“阶段一用户调研需第三方”“技术接口7天开发”,一眼就能抓住核心。
展开剩余82%更绝的是智能会议纪要!以前我整理会议记录,得把“这个事儿咱们得赶紧推进,不然赶不上双11”改成“需加快XX项目进度,确保双11节点前完成”,把“预算先拨30%,剩下的看中期效果”改成“Q4预算先拨付30%,剩余部分根据中期成果调整”,得逐句抠书面语,还怕改得不准确。结果听脑AI直接帮我搞定—我点了下“生成纪要”,不到10秒,手机里跳出一份结构化文档:
> 会议主题:XX项目启动会
> 参会人员:老板、运营李姐、技术张哥、小陆、我
> 重点决策:
> 1. 项目周期定为10周,分三个阶段(阶段一:用户调研,阶段二:产品开发,阶段三:测试上线);
> 2. 阶段一用户调研需委托第三方机构,预算2万元;
> 3. 技术后端接口开发周期7天,需在10月8日前完成;
> 行动项:
> - 运营李姐:10月5日前选定第三方调研机构(责任人:李敏,deadline:10.5);
> - 技术张哥:10月8日前完成后端接口开发(责任人:张涛,deadline:10.8);
> - 我:10月3日前整理阶段一调研大纲(责任人:我,deadline:10.3)。
你敢信?这是AI自动生成的!口语化的表达全改成了专业书面语,还自动分了“会议主题”“重点决策”“行动项”三个板块,连责任人、deadline都标得清清楚楚—我以前整理这样的纪要得花1小时,现在点一下按钮,5分钟搞定!上周我把这份纪要发给老板,他回了个“好的,很详细”,还在部门群里夸我“会议记录越来越专业”,我心里偷着乐:哪是我专业,是听脑AI帮我“作弊”啊!
还有多语言处理,我上周刚用它解决了个大麻烦—我们和跨境团队开线上会,对方是美国总部的产品经理,全程讲英文,我英语还行,但听专业术语总反应慢半拍。结果我开了听脑AI的“实时翻译”,选“英语→中文”,对方说“Our team needs more support on logistics for the new product launch”,手机上立刻跳出“我们团队在新产品 launch 的物流方面需要更多支持”;我问“Logistics cost will increase by how much?”,AI直接翻译成英文发过去,对方回复“About 15%”,又同步成中文“大约15%”。连我同事说的粤语都能识别—上周和广州分公司的同事开视频会,对方讲“呢个方案嘅预算要调整下,比原计划多10%”,听脑AI直接转成“这个方案的预算要调整,比原计划多10%”,完全没障碍!我以前最怕和跨地区、跨语言的团队开会,现在敢主动接跨境项目,因为有听脑AI“当翻译”!
对了,还有AI问答与二次创作,这个功能我最近用得超频繁!比如上周老板让我找“Q3预算分配”的会议内容,我直接打开听脑AI的“问答”功能,输入“请找出9月15日部门会议中关于Q3预算分配的讨论”,不到2秒,AI就把相关内容列出来了:
> - [老板]:Q3预算总金额为120万,其中市场部占40%(48万),运营部占30%(36万),技术部占20%(24万),剩余10%(12万)作为应急预算;
> - [财务王姐]:预算需分两批拨付,第一批50%在9月20日前到账,第二批50%在10月10日前到账;
> - [运营李姐]:运营部的预算能否增加5%?用于小红书的KOL投放;
> - [老板]:运营部预算可增加3%(3.6万),但需提交详细的投放方案。
直接把分散在会议记录里的内容整合好了,不用我翻1000多字的全文!还有二次创作—上周要写会议简报给客户,我把听脑AI生成的纪要复制进去,问“请把这份纪要改成面向客户的简报,语气要友好,突出项目优势”,AI立刻生成了一份简洁的简报:
> 尊敬的XX客户:
> 您好!针对我们合作的XX项目,我司于9月20日召开项目启动会,明确以下关键信息:
> 1. 项目周期定为10周,分用户调研、产品开发、测试上线三个阶段,确保双11前完成;
> 2. 为保证调研准确性,阶段一将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开展用户调研;
> 3. 技术团队将在7天内完成后端接口开发,确保项目顺利推进。
> 我们将定期向您汇报项目进展,如需了解更多细节,请随时联系我们!
连“双11”这种行业术语都保留了,语气也从内部的“直白”变成了对客户的“友好”,我只需要改个抬头,直接发给客户就行,省了我1小时的改写时间!
讲真,用了听脑AI这三周,我最大的感受是:它不是“花架子”工具,是真的解决了我每天都遇到的“小崩溃”—以前我每周要花3小时整理会议记录,现在15分钟搞定;以前开会议像“打仗”,现在像“围观”;以前怕漏记重要信息,现在每次会议记录都完整,老板夸我“工作越来越细致”。
最后跟你分享几个我摸索出来的使用小技巧,绝对好用:
1. 提前录入参会人信息:开会前把参会人的名字、职位输进APP,AI识别发言人会更准确,比如“[老板]”“[运营李姐]”比“[发言人1]”“[发言人2]”好用100倍;
2. 选对“专业领域”:开会议前点“设置”,选对应的专业领域(比如“互联网运营”“跨境电商”“制造业”),AI会更懂行业术语,比如“GMV”“ROI”“SKU”不会翻译成别的;
3. 多语言会议提前设置:和跨语言团队开会前,选好“源语言”和“目标语言”(比如“韩语→中文”“日语→中文”),实时翻译会更准;
4. 会后用“问答”找重点:不用翻全文,直接问“会议中的行动项有哪些?”“预算分配是怎样的?”,AI会自动整合相关内容,超省时间;
5. 云端存储要开:把录音和纪要存在云端,就算手机丢了也能找回来,我上周手机摔了,登录听脑AI账号,之前的所有会议记录都在,超安心!
其实我以前对“AI工具”挺抵触的,觉得“花里胡哨不如自己记”,但听脑AI让我改变了看法—好的AI工具不是“代替你干活”,是“帮你把活干得更轻松”。现在我开会议再也不焦虑了,甚至有点期待开会—因为我知道,不管会议多乱,听脑AI都能帮我“理清楚”。
如果你也有会议记不住、整理麻烦、多语言沟通的问题,真的可以试试听脑AI,反正我现在逢人就推—不是因为它多“高级”配资查查网,是它真的“懂”打工人的累!
发布于:重庆市